庞雄飞(1929—2004)广东佛山人,著名昆虫学家。1953年华南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55年奉派留学苏联,学成归来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等职。长期从事昆虫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造诣深厚,成果卓著。发现瓢虫科、赤眼蜂科和缨小蜂科的新种一批,在瓢虫科分类保护利用方面的新见解获国内外同行公认。创立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为有害生物生态控制、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奠定科学基础。提出植物免害工程和植物保护剂概念,开创了植物保护学的全新研究领域。通过对我国南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和环境保护的论证,促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生态学家、高等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庞雄飞于1929年8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出身于教育世家,父亲庞之鉴,母亲卢慕娲同为小学老师。家族自曾祖父以下有30人从事教育工作,母亲更是终身从事小学教育,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小学校长。
庞雄飞在兄妹3人中排行第二,幼时靠父母办私立博爱小学过着清贫生活。1938年日寇侵占佛山,父亲携妇将雏避难到广东省德庆县凤村圩,次年病逝。从此,母亲一人挑起了继续办学和养家糊口的重担。10岁的庞雄飞与兄长在上学的同时,租田耕种帮助母亲养家,1942年毕业于博爱小学进入南海县第一中学,日本投降后转学到华英中学,于1947年毕业。中学毕业后,他一边教书一面准备考大学。1949年,庞雄飞考入中山大学农学院蚕桑系,后转到病虫系,师从赵善欢教授、蒲蛰龙教授等学习昆虫学。1953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并在赵善欢教授指导下在职攻读研究生。195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奉派留学苏联,在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当研究生,主要研究瑞典麦杆蝇、玉米蝇等玉米害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在苏联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有关研究论文6篇。1959年获苏联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室短暂工作数月后,由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和华南农学院院长的丁颖教授安排回华南农学院任教。
在苏联留学期间,庞雄飞结识了一位优秀的女留学生,她就是1951年我国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学习昆虫学的上海姑娘李丽英。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和献身科学事业的共同志趣把他们牵到一起,情投意合、默默相爱。1956年李丽英先学成归国,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1959年庞雄飞回国后,两人结成爱侣。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这对我国昆虫学界知名的伴侣相知相爱、风雨同舟、比翼双飞。婚后李丽英调回广东省科学院广东昆虫研究所,历任所研究员、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昆虫学会副主席等重要学术职务,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庞雄飞夫妇有一子一女,儿子取名庞志,女儿取名庞虹,寄托了对后代继承父母志向、成才报国的无限期望。女儿庞虹已继承父母的事业,于1997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在中山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年轻昆虫学家。
庞雄飞回到华南农学院后,雄心勃勃倾其所学,报效祖国:一方面从事昆虫学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开始系统研究害虫防治中的生态学和天敌昆虫的分类利用问题。1961年任讲师。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参加了由赵善欢教授主编的《农业昆虫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发表了温度对昆虫呼吸强度影响等方面的论文,提出了昆虫呼吸恒定温区的新概念,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1965年-1966年奉派出国到古巴支援教育和经济建设。1966年在《动物分类学报》发表了他在昆虫分类学领域的处女作《广东拱颏瓢虫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文革”10年动乱,在无法进行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情况下,庞雄飞没有放弃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工作。他利用当时允许的形式,参与组织教学小分队,带领学生到农村去,在生产实践中传授昆虫学和害虫防治知识;他作为骨干参加了广东省生物防治工作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研究和推广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他带领老师和学生创立了广东海陵岛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示范区,与蒲蛰龙教授在广东四会大沙建立的示范区相呼应,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培养了一批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的技术骨干,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条件,不问昼夜、不分寒暑开展天敌昆虫,尤其是瓢虫科昆虫的分类研究工作。在这极其艰难的10年内,他发表了学术论文11篇,完成了科学专著《中国经济昆虫志。瓢虫科(二)》的写作工作和《天敌昆虫图册》的编写工作。1977年,我国结束了十年动乱后正式恢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凭借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庞雄飞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1978年,拨乱反正后的祖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时值壮年的庞雄飞教授与全国人民一样意气风发地走进了一个辉煌的新时代。作为昆虫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与赵善欢院士和刘秀琼教授、张维球教授、陈守坚教授、尹汝湛教授、吴荣宗教授、黄国汉教授、黄彰欣教授等学科骨干一起,夜以继日地重新规划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科的发展蓝图。“十年动乱”后的祖国百废待兴,“十年动乱”后的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科建设工作同样也是千头万绪。庞雄飞教授与其他老师一道抓住了学科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加强年轻师资的培养,使昆虫学科顺利度过了青黄不接的时期。同时,根据国际发展动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了学科稳定而先进的研究方向。经过10年的努力,昆虫学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点,1989年在首次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2002年和2007年全国第二和第三轮重点学科评审中继续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在祖国开放改革的二十几年中,庞雄飞教授废寝忘食地奋斗在教育科研第一线。198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1984年经农业部批准建立了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1989年组织建立了农业部昆虫生态、毒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科学家的工作受到严重的干扰,国际植物保护学科则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策略的提出,二是系统科学理论与技术在生物学研究的应用,使植物保护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庞雄飞教授以其敏锐的目光洞察到这两大进展对未来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决心把系统科学引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研究,以开创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1978年10月趁到北京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向我国老一辈昆虫学家、中国农业大学管致和教授坦陈了自己的思路,得到管先生的大力支持,回校后便带领自己第一位研究生以广东阳江海陵岛为基地开始了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此后的20年内他以高度的热忱、旺盛的精力投身这项事业,一方面自学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应用于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实践,另一方面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曾士迈院士通力合作,成立全国植保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多次召开全国植保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1989年他所领导的团队完成系统工程在害虫控制中的应用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系统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1990年与曾士迈院士合著出版了《系统科学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1994年完成了《害虫种群系统的控制》专著,创立并系统阐述了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的理论。这一专著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于1995年由广东优秀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并列入国家当代科技重要著作(农业领域)出版计划,于2001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他的弟子们应用和发展了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害虫防治领域、食品安全领域、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领域及环境保护领域都为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庞雄飞教授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庞雄飞教授在华南农业大学历任昆虫学教研室主任、植物保护系副主任、昆虫生态研究室主任、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农业部昆虫生态、毒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主编等职务,是学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学校和学科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庞雄飞院士长期从事昆虫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术造诣深厚、成就卓著。他在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与利用、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植物保护剂研究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他一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了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18部,其中《害虫种群系统控制》一书被国家列为当代科技重要著作。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15项,为推动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庞雄飞院士一生为人师表、呕心沥血为国育人,他亲自指导培养了博士生29名,硕士生35名,这些高级技术人员已成为各工作单位的骨干。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曾两次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庞雄飞院士学风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他与深圳市龙岗区政府、香港生态视野有限公司(慈善)合作创办的科研教育基地龙岗碧岭生态村、他积极策划并推动建立的国家级南岭自然保护区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基地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庞雄飞院士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他曾被聘任国务院学科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第一届学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重点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并受聘为多个大学的兼职教授,同时受到党和国家多次表彰,包括荣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部属院校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光荣称号。
庞雄飞院士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在病重期间仍念念不忘学科建设、不忘教学科研工作、不忘对年青学者的培养和关怀,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表现了一个科学家和教育家的爱国情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赢得了弟子和世人的敬仰。在祝贺他从教45周年的时候,他的学生曾赋诗描述他的风采,表达仰慕之情:
征旗猎猎数十年,科海教坛两挥鞭。
笑指园园花果硕,欣忆岁岁伴戈眠。
莫道盛世无战火,人才较量有硝烟。
书生自有豪气在,敢率群芳竞娇妍。
在他辞世的日子里,他的同窗挚友,著名昆虫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维球教授曾撰歌当泣:
昔失良师今失友,俯首抑泪泪更流;
尽瘁伟绩功长在,后继有人君莫愁。
庞雄飞院士于2004年3月25日凌晨4时30分在广州病逝。他的逝世是我国昆虫学界、生态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庞雄飞院士,庞雄飞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校友业绩特辑《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