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欣:逐梦农学,登上《人民日报》
来源:2020年人物专访     发布时间:2021-11-09     点击量:901

这是一个21岁的女孩逐梦农学的故事——

她品学兼优,载誉满满。她是第六届模范引领计划10位“华农之星”之一,也是“优秀共青团员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今年54日,她作为“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的优秀代表,登上《人民日报》

她深耕农学,初心不渝。大学四年期间,她前后参与了2个农业科研项目,发表专业论文3篇,在投核心期刊1篇,获得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的保研面试资格,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直博名额

她兴趣广泛,探索自我。她先后加入了2个省级或以上的创新创业项目,揽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广东“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赢在广州”创业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四年青春,四年收获。多项荣誉称号,20余项奖项……这些,都是她成长的印记。

她是园艺学院2016级果树专业学生,唐欣。

立志学农:园艺不是侍弄花草

已是将近晚上9点的光景,湖南的夜色深沉而浓郁。——”手机的提示音忽地响起。唐欣摸出手机,打开微信,那是一条来自学院辅导员的信息。恭喜呀,登报了!辅导员欣喜地向她道贺。随后,一条推文链接跳入唐欣的眼帘。220名同学,上了人民日报!

这是一条来自人民网官方公众号的推文。经严格选拔和评审,6万名优秀本专科学生荣获2019年国家奖学金。以下110名学生,是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的优秀代表……”顺着推文向下滑动,唐欣的名字赫然列在其中。

这不是唐欣第一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但却是唐欣第一次以优秀代表的身份登上《人民日报》。对于唐欣来讲,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倒是没想到会登报,但能为华农争气,我感觉特别荣幸,也很高兴。这是我报答母校最好的礼物。广东省仅有两位学生登上了《人民日报》,唐欣就是其中的一个。

唐欣是一名长在广州的湖南人。高中时,唐欣所在的学校时常会组织学生开展学农活动,而唐欣在其中感受到了农学的魅力。当时我们早上锄草,下午参观花房和温室……第一次体会到,种一朵花可能需要付出很多功夫。

这是唐欣与农学的第一次亲身接触,虽觉辛苦,但唐欣却对作物方面的研究开始产生了兴趣。一颗研究的种子,悄悄在唐欣的心底生了根,发了芽。

为此,高考结束后,唐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华南农业大学,来到园艺学院果树专业,开始了她的逐梦农学之旅。

在课堂上,听着老师们介绍国内外农业生产的巨大差距;在实验室,看着师兄师姐们探索植物生命科学的奥秘;在果园里,听着农民讲述他们对优质品种的强烈需求;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到了乡村振兴中技术人才的缺口……愈深入学习,唐欣愈觉得自己的不足和欠缺。

该如何补足短处?唯加倍努力而已矣。唐欣开始了一场与学业的拉锯战。每天至少学习12个小时,课堂上长期霸占前排座位、紧跟老师思路、积极与老师进行教学互动…… “如果今日没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会从图书馆开馆一直待到闭馆。唐欣说。

靠着自己强大的自制力,唐欣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出色的专业成绩,这使得她在大二时便获得了和老师一起进入实验室研究的机会。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储备,唐欣私下买了英文专业书,坚持每天背诵专业词汇,每周读一篇文献。“要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这是唐欣当时唯一的想法。

如同在浓雾里摸索前进,做实验总免不了不确定因素。可能有些枯燥,也许需要你整天整天地待在实验室,但是习惯之后就会体会到一种沉浸感。

沉浸感本质源于内心对农学的热爱。带着这份热爱,唐欣先后参与了国家瓜果改良中心荔枝分中心主任胡桂兵教授荔枝广亲和征募品种的验证及其机理科研项目、设施农业系宋世威副教授不同光质调控生菜叶片着色项目。在大二的暑假,她奔赴我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参与了薯类、菠萝课题组研究。

在学校浓郁的科研氛围的影响下,唐欣在大二时便暗自下定决心:要继续攻读研究生,愿今后能在一个设施先进、研究前沿的平台开展自己的研究。

也许有很多人觉得做研究既枯燥又累人,有些外行认为园艺不过是学习如何侍弄花花草草,但我从来不这么想。唐欣的话里带着坚定。我要致力于中国农业事业的发展,见证和参与中国农业科学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

不止于农学:创业先锋+英语达人

唐欣的脚步从不局限于实验室——事实上,她自有另外一番广阔天地。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英语竞赛,去公司企业实习……她立志于农学,但又不止于学习农学。

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唐欣愈来愈感受到中国当前农业技术、产业模式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不断创新、追求突破,才能促进中国农业振兴。唐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为此,大学四年期间,她数次参加了创新创业竞赛,进入多个创新创业项目磨砺。

F5无人商店、广州K11都市农庄创业项目、夜视智能采摘机械手的水果采摘机器人、实践与科教为一体的中小学生园艺实践基地策划”……这些,都是唐欣参与过的项目。此外,唐欣曾经还担任过校科联行政中心的主席,多次参与筹备省创业集市、创业论坛,组织挑战杯、互联网+及大创项目选拔,活动辐射人数累计1.5万人次。

一路走来,辛苦虽多,收获也不少。这些实践经历使我接触到了自己从未涉足过的领域,结识了许多在科研方面有突出成果的老师和创新创业佼佼者,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独到见解令我耳目一新……他们敢想敢做,甚至打破常规,很多时候是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下,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唐欣感慨道。

这种敢想敢做的信念影响着唐欣,她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跳出自我的舒适圈。她先后进入两家企业实习,实习内容涉及技术研发、财务、市场等多方面,而这些都是专业课上不曾学到的内容。于唐欣而言,这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当时公司老板专门给我们这几个实习生开会,聊我们的职业规划,给了我们许多宏观市场上的建议。唐欣回忆道,在实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专业之外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企业管理经验。

唐欣的英语亦较为出色。她曾获得百万同题英语写作全国决赛一等奖、省联盟杯本科高校英语写作大赛三等奖等奖项。目前,她正在学习口译。上大学之后,感觉常规地学习英语有点枯燥,所以我就开始接触实用性更高的口译。唐欣坦言,看到联合国、外交部那些译员,很崇拜他们。

走得再远,视野扩宽得再广,唐欣心中始终有一块不变的秘密基地,那里安放着她对农学不变的热情。

2019年,为了更加清楚农业发展在农村现状,唐欣利用大三暑假三下乡的实践机会,对贵州的一个长期贫困的村子开展相关调研,唐欣负责了前期背景资料调查的任务。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唐欣得知,村里开展过几次脱贫工作,遗憾的是成效都不如人意。最终政府提出的新方案呼吁村中富户种植刺梨,并进行相关加工收效颇大,不仅给村子里的老弱病残提供了工作岗位,还吸引了很多人重回家乡,投资种植。

虽然并未能抵达该村实地调查,但这次查询资料的经历仍对唐欣意义颇大。或许我们能够利用园艺的知识,利用这些种植脱贫的策略帮助更多的贫困地区脱贫,改善农民的处境。现在中国还有许多这样的地方,需要我们大学生去出一份力。

而这,也正是唐欣学农的初心。

目标坚定:直博中科院在农业的天地书写人生

凭借着自己出色的专业能力、丰富的项目经历,2019年夏天,唐欣在夏令营中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优秀院校的保研面试资格,但因校内的推免面试时间与清华相撞,唐欣最终放弃了清华的面试机会,权衡之下选择了中科院。

最初,唐欣属意的学校是浙江大学。遗憾的是,浙大保研面试的结果与唐欣的设想有一定出入。“喜欢的老师没有了名额。”这令唐欣有些纠结。

最终,经过权衡中科院和浙大的研究方向以及师资条件,唐欣选择了中科院。“我自己本身想做偏向于作物功能基因组学、植物激素机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而她也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直博名额。 

在此期间,浙大的张老师跟唐欣就择校问题交流了许久问题。当得知唐欣最终选择了中科院时,张老师鼓励她道:唐欣,我支持你的决定,希望你在别的地方继续努力。这份鼓励与支持让唐欣感动不已。

我希望自己很久以后,每每想起这个决定都会记得——曾经有一位老师坚定地支持过我,并希望将来有机会一起共事。唐欣说。

大学四年的千锤百炼,如今临近毕业,唐欣已然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对于未来,唐欣有着明确而清晰的规划:她要在即将开始的研究生学习阶段,争取加入国际顶尖科研平台,加强自己在农学基础研究的科研水平,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在学有所成之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农业企业对农村优质果菜进行品牌建设和产业运营,改善我国果树产业缺乏品牌的现象。

我希望在未来能成为一名继续为科研做贡献的教师,在农村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书写我的人生。采访最后,唐欣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