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珍:励志女生的逆风翻盘
来源:2020年人物专访     发布时间:2021-11-09     点击量:406

作为从贫困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郑文珍从不被命运厚待,却从未辜负命运。面对困难,她始终坚守本心,迎难而上,用拼搏与奋斗向命运争取最好的可能。一路走来,她说,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是她最宝贵的财富。

郑文珍,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201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曾任班级学习委员、学院思源工作室副主任。在校期间,荣获2018-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丁颖”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荣获校“三好学生标兵”、校“军训积极分子”、学院“优秀学生干部”、“感恩服务先进个人标兵”、“勤工助学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出身贫寒,读书改变命运

在郑文珍出生的农村,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是年轻人最为普遍的选择,“是随波逐流,是为家庭经济条件所迫,更多的是向命运屈服的无奈。”

虽然父母亲已尽最大努力供孩子们上学,但在窘迫的现实面前还是不得不做出牺牲。为了家庭生计,郑文珍的大姐、二姐、三姐全都中途辍学打工了,这让懂事的郑文珍既心疼又愧疚。初中毕业前,她和父母提了辍学打工的想法,父母的态度却异常坚决:“鼓励打工锻炼自己,但辍学万万不可。” 

郑文珍决定试一试。初三毕业的暑假,郑文珍便跟着村里的小伙伴远赴东莞的一家塑料厂打工。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手上不停的流水线操作……为期两个月的工厂经历让郑文珍深刻地意识到,知识的价值原来是如此宝贵和沉重。

从此之后,郑文珍便绷着一股劲儿发奋读书。高三那年,她更是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五点半到教室晨读背诵、午餐后马上回教室学习,“看到比我还早到教室的同学,就会暗念着第二天要比他更早。”

最终,她收到了来自广州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华南农业大学的一员。郑文珍知道,自己终于靠着不懈努力从小山村走进了大城市。无论前方等待着她的是什么,她终于有机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全力以赴,事事争分夺秒

上一秒还在图书馆里埋头书海奋笔疾书,下一秒就抓起书包奔赴兼职,每天都被规划安排得满满当当,这就是郑文珍的大学生活。无论多么劳累疲倦,她都丝毫不敢松懈,不管做什么都全力以赴。

“任何时候都不能说自己不行,只有做过才知道自己行不行!”面对繁多任务,郑文珍有着三大法宝:坚定目标、把控时间、提高效率。

每一天,她都会对照时间表将每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把每一分钟都用到极致,没课的下午去兼职,下班回来就继续自习。课室、图书馆、宿舍、兼职单位、社团活动……郑文珍在无数个地点间来回奔波,然而无论多忙,她从未落下过学习:“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就像是一个跳板,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两年以来,课业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郑文珍样样不落。国家奖学金、“丁颖”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院“优秀学生干部”、“感恩服务先进个人标兵”……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数不胜数,而大量的兼职则为她提供了不少经济收入,为家里减轻了许多负担。

奋飞不辍,迸发无限力量

两年来,大学里碰到的人和事,总让郑文珍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辅导员刘树鑫的肯定与鼓励、生病时舍友的陪伴与照顾、课业老师赠鞋解决答辩服装的燃眉之急……这一幕幕,郑文珍都铭记于心,她引用一句古诗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落其实者思其数,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不只是自己能够不断成长,更希望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努力进步。”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郑文珍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加入了学院思源工作室。

她希望能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学校和社会对贫困生的帮助。在校期间,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都活跃着她忙碌的身影,仅大一学年,她的志愿时长就有70余小时。

在暑期三下乡活动里,郑文珍跟随团队来到贫困地区宣传普及国家奖助贷政策。顶着烈日在田间耕作的老人,破旧不堪的房屋,还有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孩子……这些在眼前发生的真实情景深深触动了郑文珍,她想到了自己的家乡,也想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幸福。

于是,她越发努力地宣传国家政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村民们鼓励孩子努力读书,“要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哭是很没出息的!”妈妈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郑文珍的心里。面对生活的重重考验,郑文珍也曾心酸埋怨,但父母教导她要做生活的强者,要敢于同命运搏斗。

如今,她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弱小的小女生,而是以操控者的姿态直面命运。郑文珍深知,要真正改变命运,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她坚信着知识的力量、努力的意义,她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她坚信,命运会不断改写,自己终将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