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绩点4.40
线性代数、电工与电子技术考试满分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专业排名第一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成员、国家级竞赛一等奖负责人
……
凭借大学三年的出色表现
2018级工程学院本科生刘弘源
最终用“保研清华”
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了耀眼的一笔
于他而言,这是“众望所归”
更是对自己不懈坚持的最好回报
打开预备党员刘弘源的简历,很快就会被他的优秀折服:《线性代数》和《电工与电子技术》两门课程考试满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成员、国家级竞赛一等奖负责人,作为学生第一作者的专利3项,先后担任多个班干部工作,掌握多门计算机语言和编程软件——条理清晰,亮点突出,精简明了,符合所有对“学霸”的想象。照片上穿着深色西装的短发少年还带着一丝青涩,却已经掩不住锐气。
提到刘弘源,老师同学都赞不绝口。保研清华的消息一出,很快在周围传开。但这个看似“众望所归”的结果,背后的付出和曲折,只有刘弘源自己才最为清楚。
缘起:“用高新技术解决农业机器人问题”
“以传统的人手泡茶过程作为参考,使用上位机控制各个关节舵机的转角和转速,调试机械臂完成相应的泡茶、洗杯等动作……”2019年,11月的合肥已经染上冷意,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的赛事现场却严肃而不失热烈。面对十多名评委的轮番提问,刘弘源胸有成竹、对答如流。赛前事无巨细的准备,让他对自己和队友的作品——基于 STM32 和推荐算法的茶艺机器人充满自信。
当最终名次公布,几个人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第一次参加正式竞赛,他们就获得了一等奖,而且还是国家级的赛事。而作为队长,刘弘源有更多体会:从一名“实验室小白”成长为挑大梁的项目负责人,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在机械电子研究领域的潜力。
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对于这个名字有点拗口的专业,大一刚入学的刘弘源还以为只是“开拖拉机”而已,但随着课程逐渐深入,农业航空无人机、农业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如今的农业发展,已经用到这么多高新技术手段!在参观了实验室的机器人展览后,充满好奇心的他在大一寒假就一头扎进了实验。这其中,研发茶艺机器人是他付出最多、收获最多、印象最深的经历。
似简单的机械臂,若想达到模拟人手泡功夫茶的效果,需要多方面技术的协同。除却机械外观设计,还要配合计算机程序,才能让机械臂执行具体的才艺动作;传感器作为重要的配件,需要不断调试,以确认与整装机器的适配度。身为队长,刘弘源需要在方方面面都做好把关。这对刚上大二的他而言,完全是一次“知识储备与实操应用的赛跑”,而当知识储备跟不上应用速度的时候,就会出现许多错误:电机损坏、芯片损坏、水泵损坏、机械臂结构不合理……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靠着一股“弄懂、弄透彻”的韧劲,或从书本中寻找知识,或向师兄师姐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疏漏,保证每个部分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获奖之后,他和同伴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深入探索,发掘茶艺机器人的商业变现可能。刘弘源把茶艺机器人视为自己竞赛道路的“承前启后”点:“通过那次比赛,我和队友都对自己长处和短板有了更多了解,也更加明确了方向。”在这之后,刘弘源又参与了移栽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项目,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保研:“打开更大的新世界”
刘弘源大一那年,保研至清华大学的师兄为新生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会。随着师兄将四年经历娓娓道来,他仿佛看到“一个非常宏大的新世界”的大门正向自己打开,曾经看上去遥不可及的梦想,原来伸手也可以触碰。自那时起,他便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向优秀的师兄看齐,充实地过好大学四年。”
要想成功保研,绩点、竞赛、项目,一个也不能少,刘弘源常常忙得一周七天连轴转。为了保证面面俱到,他将一天中的时间以上课时间为基准划分,“做好课前预习和课中听讲,就可以将课后的时间留给比赛和项目。利用好每个任务的最佳使用阶段,时间会自然而然地多出来。”忙里偷闲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小确幸”:在校园慢跑,欣赏沿途美景;循环播放喜欢的歌,购入新专辑;约上好友来打一场羽毛球赛;在书法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保持热爱,积极向上,刘弘源的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
三年过去,当梦想实现,面对“获得保研资格的必备条件”的提问,刘弘源在纸上认真画下一个六边形,每边分别代表“导师指导”“前辈指引”“同伴互助”“绩点靠前”“素质综合”“项目加成”。一路走来,导师贾瑞昌的谆谆教诲与竞赛指引、实验室师兄师姐的经验交流都令他受益匪浅;他还与班里其他意向保研的同学组成互助团体,分享院校信息,进行模拟面试,指出彼此不足……在保研的道路上,刘弘源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
不过,即使有师友相助、优秀绩点和科研竞赛经历加成,刘弘源的“保研月”依旧过得“跌宕起伏”。在前两次保研面试不顺的情况下,收到清华大学面试通知的他辗转难眠:“如果这次失败了,我应该去哪里?”
清华面试那天是中秋节。晚上,当别人都在赏月放松,刘弘源的心情却始终有些说不出来的忐忑——自己的发挥到底如何?这次是否能够成功?
答案比他想象中来得更快。当时针越过11点,准备睡觉的刘弘源突然听到邮件到达时的提醒声,他连忙点开,发现是来自清华大学招生办的录取情况查询,“当时就像是查高考成绩一样。”颤抖着输完自己的身份证号,按下查询按钮,那一刹那,“拟录取”三个字出现在眼前,刘弘源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节日馈赠,而所有煎熬,都在这一刻尘埃落定。
一路同行:兄弟战友,助人传承
第一条报喜的朋友圈不是来自于刘弘源自己,而是他的舍友们。“等录取通知的时候他们比我还着急。”刘弘源笑着说。
刘弘源保研清华后,舍友们的“喜讯”也接连传来:刘金炜保研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类专业,彭炜烨保研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林敬川保研本校本专业。这个“学霸”宿舍,实现了全员保研。
生活中,他们是互帮互助的好朋友;比赛时,他们是配合默契的好兄弟。在长达三个月的赛事准备期,看不到结果的付出极易让人半途而废,“但有了志同道合的兄弟,打比赛就像打团体游戏一样——打怪、升级、过关。”累到最崩溃的时候,平时爱开玩笑“我扛不住了,你赶快顶上”的舍友们成为了他最坚实的后盾。四人分工明确,将自己专业所长综合融入一个小小的机器人中,“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刘弘源笑道。
大三上学期开始,怀着对师兄师姐的感激,本着“为工程学院,为华农做贡献”的初心,刘弘源将重心放在了帮助师弟师妹上。2021年9月,大四的他担任了工程学院2021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丁颖创新班)的助理班主任。这个班级随之幸运地拥有了“四个‘学霸’助班”。刘弘源常常会邀请舍友们为新生开经验分享会,每人指导几位新生,真正地做到了“一对一”的跟进工作,帮助他们及时确立目标、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科研竞赛。宿舍聚餐时,大家还会一起交流新生情况,互相出谋划策。
今年,刘弘源依旧带队参赛,不过队员变成了师弟师妹们。暑假期间,受疫情影响,队伍无法留在实验室里继续完成作品。刘弘源将家里客厅腾出一块空地,搬回3D打印机等设备,组成了一个25平米的场地,与师弟们同吃同住,并带着他们从机器人的机械设计做起,逐步协调完成电路设计、传感器调试、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过程中,刘弘源一遍遍地分享自己的经验,直到大家一起完成机器人的整装制作。
在那场影响了他大学道路选择的分享会上,师兄的一段话让刘弘源珍藏至今:“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段新的旅程,希望你们可以在大学中怀抱一个梦想、明确一个方向、结识一群好友、学习一身本领、成就一番事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奔赴一个光明的未来!”
如今回首,刘弘源很高兴自己没有浪费时间。师兄提到的每一点,他都认真地做到了最好。谈及未来,他笑着轻松回答:“先把这届师弟师妹带上正轨,再向清华大学的前辈们请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一直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