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燕:GPA4.34、专业第一、国赛获奖……这个华农女生玩转数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10     点击量:444

“和数学打交道,难吗?”

“很难。但认真学就会发现它其实很有意思。”

平均绩点4.34,连续三年保持专业第一

连续三年获国家奖学金、丁颖奖学金

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以优秀提前结题

获得2项国家级和4项省级学科竞赛奖项

以第一学生作者身份发表3篇学术论文

......

来自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唐嘉燕

凭借优秀的成绩获评第七届“华农之星”

唐嘉燕说自己是一个比较淡然的人。淡然背后,其实是坚持和沉淀。回望来路,成功、失败、喜悦、酸楚……各种滋味掺杂其中,她一路付出,一路收获。

坚持:数学练习的“苦行僧” 

和想象中的“学霸”不同,唐嘉燕说自己上数学课“其实也容易犯困”。为了提高效率,她通常都会提前预习好课堂知识,这样上课时更容易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也大大降低了犯困几率。而为了考试时做到最好,她把平时积累的功夫下到最深。大道至简,唐嘉燕的学习方法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写作业的时候认真一点,不要依赖答案,老老实实一题一题写完。”

课后作业,老师只布置1、3、5题,她就把剩下的2、4、6题一起做了;有的题一解就花四五个小时,她也从未放弃。翻开唐嘉燕的课本,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红黑蓝三色笔迹,打勾,画圈,交叉……一章内容大约40多道题,每一道都有细致的解答过程。

有的题实在做不出来,唐嘉燕也会直接看答案,但怎么看也有讲究:首先分析解题思路,接着标注好得分点和考点,深究答案的每一个步骤;最后根据“踩点得分”的原则,仔细比对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搞清楚失分的原因。这样一来,她就知道自己还有哪些分可以拿,“弄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位置。” 标注、深究、比对……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把一个个“硬骨头”啃下来。

用这种“笨方法”,唐嘉燕完成了书本上百分之九十的题量。她的漂亮成绩就是这样来的:“‘抱佛脚’可能会拿到95分,但是剩下的5分需要靠平时努力。”

“其实,数学对每个人来说都难。”对于这门抽象艰深的学问,唐嘉燕用“艰苦修行”来形容学习过程:“不论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还是常微分、偏微分、积分变换等等,每一步都是如此。”

厚积:竞赛之路的“失与得” 

凌晨时分,夜色黑沉,灯光下,唐嘉燕疲惫地抬起眼眸,揉揉太阳穴,看看时间,发现自己已经在书桌前坐了好几个小时。晃过神来,她就又把头埋了下去。这样的夜晚已经不知道过了多少个,“熬夜准备项目已经成为习惯了。”她回忆道。

顺利与平坦,从来不是唐嘉燕竞赛之路的形容词。她清楚地记得,那是2018年9月,她参加的第一场数学建模比赛以失败告终,“连‘优胜奖’都没拿到。”失败后的整整一年内,她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比赛,而是回归基础知识,再一次巩固记忆,提高能力。经过一年的积淀与准备,唐嘉燕怀着“再来”的心情重返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赛场。

这次有备而来的唐嘉燕一路过关斩将,顺利以省级一等奖的成绩参加国奖的答辩。答辩那天是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唐嘉燕和队友一行三人在中山大学海珠校区的教室外等候。“当时很紧张,因为这次答辩的好坏将决定国奖名次。” 她还记得答辩时的紧张感觉,“走在台上,脑袋空白,眼睛也不知道该看哪里。”

最终公布国奖成绩的那天,唐嘉燕看见自己的名字在二等奖的区域。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得知结果的时刻也并没有过多情绪。唐嘉燕总结自己的竞赛之路时,提到了“失败”:“其实我参加比赛也是经常失败的,大一丁颖杯,后来的全国赛,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失败太多次已经习惯了。”

她最后笑道,“每次失败后,我只是觉得,我又学到了新东西。”

担当:实践工作的“苦与甜” 

学习之余,唐嘉燕还是助理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在工作中,她秉持“陪伴”的理念,少以前辈自居。贴心温柔的风格,使她成了师弟师妹们的知心姐姐。“比起学业上的烦恼,他们更多来找我聊生活上的事情。”唐嘉燕笑道。

担任多项学生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学业和竞赛,压力无疑是存在的。许多工作内容往往比较繁琐,令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帮学院处理国家奖学金材料审批事务的时候。

那天,她和辅导员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忙到中午11点,反复修改、打印、提交, “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四次,原本只有九张纸,经过几次驳回修改之后变成了这么厚一沓,”说着,唐嘉燕用手指比了一个大弧度的“C”,“大概有100多张吧。”

然而,面对这些繁重的工作,唐嘉燕非但没有抱怨,反而在高压的环境下保持了一颗平常心:“辅导员这么辛苦都没说什么,我更不应该有怨言了。”

她还是下乡支教的老师。在饶平县,唐嘉燕开启了长达十四天的“三下乡”活动。他们白天教学,晚上就睡在教室的地板上。村里的夜晚也很燥热,搭好的帐篷根本不能隔绝蚊子的“嗡嗡”声。即使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唐嘉燕依然打趣道:“我觉得这个三下乡应该让植保的同学来,能一下子研究到好几十只虫子的品种。”

在当地,孩子们囿于经济等条件,面临着严峻的升学难题。尽管不擅长和小孩子打交道,在支教过程中,唐嘉燕还是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鼓励找她倾诉的孩子,“我不想给她压力,让她一下子考到很高的分数。我告诉她,每一次进步她就可以来找我。”

回顾大学四年,唐嘉燕总结说:“第一年挺自由的,还可以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第二、三年不断在学习、经历,过得很充实。到了大四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外界很大的压力。周围人都在看着我,希望我做出成绩。”

面对这些压力,她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一直觉得忙完就好了,凡事终究会有个节点,”她笑道,“这就是DDL(英文单词deadline的缩写,意为截止日期)的魅力,对吧?”

未来的日子里,这只“燕子”将身挟过往积累

飞往上海财经大学

开启属于她的“来年之春”

此去或许风雨载途

但不会改变她一路前行的初心:

管他晴天雨天

自己走过的路都是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