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雅:师姐喊你报华农啦!直播逛校园的她,保研复旦,拿奖不断!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31     点击量:219

在近日招生宣传直播

“师兄师姐带你游华农”中

有个女生率先登场

在镜头前落落大方地介绍着学校的风景与文化

而在镜头之外

她的优秀令人叹服

课业学术、社会实践、校园活动……

大学四年,她“全面开花”

用保研复旦为自己的四年画上圆满句号

她是第八届“华农之星”标兵——

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社会工作专业

李曼雅

  李曼雅,女,汉族,2000年7月生,中共党员,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曾任院团委副部长、校口协主持队队长、助理班主任、班长、学习委员等,高中毕业于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在校期间,荣获“丁颖”奖学金1次,国家奖学金1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3次;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论文;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二等奖(队长)、优秀个人奖;主持一项校级大创(已结题);第十一届两校联合案例分析交流赛一等奖;“丁颖杯”发明创意大赛三等奖2次(队长);“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一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华农“紫荆耕读”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三等奖及最佳人气奖等。获校暑期三下乡优秀队伍(队长)、优秀个人2次;获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论文。现已保研至复旦大学。

  采访李曼雅的过程中,她的眼眸总是里盈满着笑意,回答问题时总是有条不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3篇论文、获国家奖学金1次、校一等奖学金3次、先后担任多项学生工作……夺目光环的萦绕之下,李曼雅却说:“我希望自己能像我的专业一样,成为一个‘接地气’的人。”

带有烟火气的专业: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

  “我喜欢帮助别人,而社会工作专业恰好需要和许多人交往,要是能利用专业所学去实现心中所想,何乐而不为呢?”谈及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因,李曼雅这样回答。

  2019年的夏天,在“帮助他人”这个简单朴素的想法驱动下,李曼雅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队前往河南省铜山乡进行支教志愿服务。提起行李箱,踏上泥泞路,李曼雅一行人到达目的地之后,面前的景象让人咋舌:破败杂乱的桌椅、沙迹斑斑的地板、条件艰苦的旱厕……“环境确实比较恶劣,但不会阻挡我的步伐。”李曼雅说,当地孩子们眼睛里对知识的渴望让她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

  淳朴的民风、童稚的愿望编织成了李曼雅对支教的深切感悟。“村民并不富裕,却尽力为我们创造舒适的条件。”当地小学的校长还为此专门清空了一间教室作为宿舍,并购买了一批上下床铺来供支教队伍休息。在课余时间,村民将可盈利的蝉蛹做成美食,免费给他们食用。

  村内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支教期间,李曼雅为孩子们开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梦想”的班会。当许多孩子正在奇思妙想时,一个父母离异的小孩却轻轻地在李曼雅耳边说:“老师,我想妈妈。”寥寥几字,让李曼雅开始意识到这些表面坚强的孩子,心思其实格外敏感细腻,需要被用心保护。为了提供更多帮助,李曼雅和小伙伴们深入当地近两个月,给当地儿童带去温暖与陪伴。“扎根一线才能知道人们需要什么,这样的研究才是有温度、有价值的。”李曼雅说。

  大学四年,怀着热忱和理想,李曼雅活跃在各类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和社区流动儿童相处过程中,李曼雅用鼓励式教育,以优势视角的方式发掘孩子们身上的长处,以此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帮助他们补充课外知识,为他们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她喜欢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也享受看到孩子们成长的满足感,而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到自己“也在世事洞明中提升自我”,“我更能体会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尊重他人,自己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进行情绪管理。”

  “社会工作专业不是充斥着束之高阁的空泛理论,而是‘接地气’的实际学科,”李曼雅说,“我希望自己能始终关注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而当我整个人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我更加坚定了选择这个专业的初心。”

浪漫主义的学术进阶者:严谨充盈

  大二下学期,一堂《社会工作名著选读》课程叩开了李曼雅的学术研究之门。期末课程论文的提交,往往意味着该门课程结束,可这却成为了李曼雅体验学术乐趣的开始。

  在课堂上,她遇见了自己的学术伯乐——林诚彦老师。也是从这时起,林诚彦老师教会了她相对系统的学术研究方法。从写文献综述,到与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和碰撞,最终形成一篇论文,每一个步骤林诚彦老师都倾囊相授。加之自己在课余时间的反复探讨和思辨,就这样,李曼雅从一名“零基础小白”不断升级,最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对李曼雅而言,写论文最“烧脑”之处是搭建文章框架,前期需要阅读大量文献,搜集各种素材,并加以梳理和思考。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步骤,李曼雅常和小组成员开会讨论许久,但这份“痛并快乐”的求知欲让她欲罢不能。

  道路总非一帆风顺,参加学术比赛难免失败之时,但李曼雅知道,“失败不应该成为停滞的理由”。凌晨的漫天星光,总是无声见证着她和队友探究钻研的场景:他们一起触碰广阔的思维空间,沉浸在被反复重建的逻辑世界中。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下,李曼雅斩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两校联合案例分析交流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除了深耕学术外,她也喜欢主持和朗诵带来的快乐。在2021年资源环境学院生态沙盘比赛的开幕式上,身着正装的李曼雅落落大方地走向舞台中央,台下热烈的气氛至今仍让她难以忘怀。

  而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李曼雅也很喜欢音乐。某个闲暇的冬日,李曼雅与好友带着音响和话筒,在启林南操场的草地上肆意歌唱。偶尔还碰上充满好奇心的陌生人询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听你们唱歌吗?”她们欣然同意。歌声飘扬在草地上,就像青春在飞扬。

素履以往的保研之路:一起成长

  2021年的秋天,当收到复旦大学保研拟录取通知时,李曼雅难掩满心欣喜,几乎要从椅子上“弹”起来,那些艰辛仿佛在这一刻消失殆尽。大学期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到了收成的时候:她同时收到了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双一流”高校的拟录取资格,自大一以来的保研心愿,最终如愿以偿。

  追溯保研之路的源头,是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当时,李曼雅考了专业第一,在欣喜之余,她开始考虑保研的可能性。得知李曼雅有深造意愿的卓彩琴、陈玉生两位老师也热情地和她分享院校信息、提供指导。在了解过程中,她的目光开始停留在“复旦大学”四个字上。在很早以前,她就想去复旦大学看看;现在,她仿佛看到机会来临。

  在许多个夜晚里,李曼雅结束完一天的实习后,匆忙赶往图书馆,将待办事项一件件悉数完成。没有课的日子,在图书馆从早上七点学习到晚上十点半是她的常态。为了达成心中的愿望,她总是让自己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

  而在漫长的保研路上,李曼雅并不是孤身一人。大学时光中,好友程怡雯始终陪伴在她的左右。学习中,她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形成默契互补;实践中,她们一起撰写“三下乡”调研报告,入围“全国百篇优秀调研报告”奖项。一次心理知识竞赛的现场,因一位队友缺席无法演出情景剧,两人一拍即合,即兴上演了一场绘声绘色的相声表演,赢得台下观众一致好评。

在迷茫困顿之时,她们也是照亮彼此的灯火。双方平日里都有着各自的事情要忙,但在对方遇上问题时,都  愿意为彼此留出时间。“我们是相互取暖的,当一个人处于低谷的时候,另一个人会给予极大的支持。”李曼雅说。在校内推免面试之前,她们还相互帮忙检查文本格式,纠正彼此的细节漏洞。

在师友的陪伴下,时间的指针拨到了复旦大学保研夏令营面试考核这一刻。“前期准备的时候很忐忑,当我全身心投入时就不紧张了。”面试的过程中,李曼雅信心满满,游刃有余:“除了英语口语发挥不太理想以外,我把其他的所思所想都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出来。”

  面试时松弛的状态最终让她脱颖而出,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收入囊中。好友程怡雯也传来好消息,如愿保研华东理工大学。未来的岁月里,她们将一同踏上“研”途,在各自的领域里散发光热。

  2022新年的第一天,李曼雅循着晨曦,眺望远方缓缓升起的日出,这无比纯粹的一幕,一如当年初来时赤诚、踏实的自己。

  过往四年有太多属于李曼雅的“高光时刻”,而她却更偏爱那些默默耕耘的岁月。“我平凡地做着零碎的事情,只是恰好被看见、被放大。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并不是凭借量化的指标,而是看他拥有哪些能力,未来,我还将继续蓄力,朝着我的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