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飞向蓝天!李一凡和他的无人机梦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8     点击量:257

这位27岁的“奋斗者”

是2022年湖南省“小荷”人才专项支持计划

入选的50名优秀青年之一

也是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019届硕士研究生

李一凡

  2022年7月9日,湖南新闻联播报道了今年五月份成功入选湖南省”小荷”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的优秀青年李一凡。从大学时开始接触航模、本科时便担任华农航模协会(现无人机协会)会长、带领团队屡次获奖,再到如今作为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飞控所所长,带领团队研发出700公斤级运输类无人机,李一凡的无人机之旅划出了一道绚丽的轨迹。

突破:由“1”出发

  滑轮缓缓向前滚动,沿着机场的跑道由慢变快,螺旋桨快速旋转,带动着机身滑翔向前,平稳起飞。2021年7月15日清晨,李一凡团队全自主研制的山河SA70U固定翼无人机在湖北漳河机场成功首飞。这款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700kg,起降距离仅为150米,其短距起降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新增了电控前轮转向、整机降落伞、油箱扩容等功能,与同类机型相比,在短距起降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使用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将逐步应用于应急通信、环境监测、物流等领域。

  2019年从华农硕士毕业后,李一凡就加入了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飞控工程师,负责中大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与仿真模拟系统研发。他工作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将一架700公斤级固定翼载人机改为无人机。原先的飞机作为载人机而言,机动性能很好,很容易根据环境进行调节适应从而改变其飞行状态。但将其改成无人机时,优秀的机动性反而会影响到起飞滑跑的稳定性,使得其运行存有隐患,成了极大的弊端。尽管参考资料极为有限、实验模拟过程困难重重,但就像年少时一次次亲眼目睹自己熬夜辛苦打磨的飞机摔毁时的坦然心态一样,即使已经进行了八百多次实地滑跑,李一凡也是耐心地继续调整研究方向、不断进行优化。

  2021年7月15日,历经两年辛苦研发,这架无人机在所有人的期盼下完美升空,完成既定任务后稳稳着陆。所有付出都得到了回报,那一刻,李一凡和团队成员抑制不住地高声欢呼。

而对李一凡来说,无论多少次,无人机的起飞瞬间都能让他一遍又一遍地感受到同样的喜悦和热血沸腾。自十八岁以来便埋藏在心中的飞行梦,如今化为现实正在翱翔。


成长:从“1”溯“0”


启程:航模“发烧友”

  2013年9月,李一凡成为了一名华南农业大学大一新生。彼时的他还想不到,自己即将在这片紫荆校园走上此前从未想过的人生道路。李一凡从小就对航模感兴趣,但由于此前学业繁忙,这份兴趣就被搁置了下来。大一的某天,李一凡惊喜地发现操场有群同学正在操控无人机。看着无人机在苍穹之下自由飞行,他心有所动,主动加入了他们,从此和这群热爱蓝天、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成为了“航模发烧友”。

  李一凡回忆,当时的航模基本都是大家亲手用KT板、轻木板、碳纤棒加工制作的。由于缺乏激光切割的条件,很多时候他们只能用美工刀一点一点磨木头,一磨就是整个晚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一凡就在溶溶夜色的陪伴中制作、修理飞机,第二天又趁着晨光熹微、运动场人流较少的时候去试飞。

但由于刚“入坑”,他的技术尚且不足,推动油门不及时、摇杆位置偏移、时间感知误差……常常因各种失误导致“炸机”(指由于操作不当或机器故障等因素导致飞行航模不正常坠地)。飞机一次又一次跌落在地,李一凡的心态却放得很平,“再去熬夜做呗。”

  循环往复的试飞和调整没有消磨李一凡的意志,反而让他愈发坚定了热爱。他成为了华南农业大学航模协会的一员,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航模事业中。2015年,凭借在团队内的出色表现,李一凡成为了华农航模协会(现华农无人机协会)第三届会长。这一年,航模协会的5名成员组成比赛队伍,代表华农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CADC)中斩获两项全国奖项。优异的成绩使航模协会在校内众多学生组织中脱颖而出,吸引越来越多热爱无人机的同学加入,航模协会也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正式改名为“无人机协会”。与协会相伴成长的李一凡,亦收获颇丰:大学期间,他共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发明专利授权6项,承担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

  如今的华农无人机协会,已经成为了校内颇具规模的学生社团,代表华农在各类大型赛事中获奖无数。一路走来,李一凡和队友们从以兴趣相识的“发烧友”,走向了并肩作战的队友,也成为了生活中的知心好友。回望在华农的青春岁月,李一凡感慨:“无论是什么事情,从‘0’到‘1’都是一个非常值得怀念的过程。”

转向:走进无人机的世界 

  谈起李一凡在华农与无人机结缘的经历,工程学院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无人机协会创始人和指导老师李继宇是个绕过不去的名字。而说起李继宇,李一凡便好像有着说不完的话:“李老师很支持我们的想法,也给了我们很大限度的自由,不会过多干涉我们的设计方案,我们做的许多事情他都非常支持!”

大二上学期(2014年),为更加深入地了解飞行器制作,李一凡选修了李继宇的《小型飞行器基础》公选课,一段“伯乐与良驹”的故事就此开启。

  “一般来讲,喜欢我这个课或者能在我这个课上拿到高分的,都是工程学院的学生。令我没想到的是,李一凡作为非工科专业的学生,对飞机这一块非常熟悉,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最后做出来的效果也非常好。”李一凡的天赋与热忱惊艳了李继宇,在结课考试上,他给这个非本学院的学生打出了一个满分。

  这个满分鼓舞了李一凡。在李继宇的鼓励下,李一凡在大二那年成功转入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正式走上了无人机研究的道路。2017年,李一凡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与钻研。

  听闻如今的李一凡成功研发出700公斤级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李继宇既欣慰又激动:“我为他感到骄傲!希望他能够在航空领域保持初心,把他的聪明才干继续发挥出来,成为华农的骄傲,也为国家贡献更大的力量。”作为华农无人机协会的指导老师,李继宇表示,未来将继续把学生无人机竞赛培养与农业工程的科研方向结合起来,突出华农特色与优势,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三农”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从无人机的“门外汉”到如今小有成就,李一凡想要感谢的人有很多:“感谢母校和单位为我提供的平台和机遇,感谢老师同学和领导同事们对我的指导帮助,也感谢自己的坚定选择和无悔付出。”

20岁的李一凡坚定选择了自己的热爱、选择了奋斗,27岁的李一凡则用优秀的成绩回答了年少时的一切犹疑与徘徊。回顾来时路,李一凡如是感慨:“你所热爱的也可能会成为你的未来职业。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分每一秒,当你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你总会怀念那段纯粹的少年时光。”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李一凡用实际行动

让风华正茂的青春

在无人机的飞行中熠熠生辉

现在

李一凡也将带着他的热爱

再次起航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期待每个华农学子

都能如李一凡般目标坚定

并且付诸行动

在华农放飞梦想、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