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涛:25岁“最年轻总工”!从华农毕业后,他穿山凿洞引水入香江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2     点击量:13

25岁就成为总工程师

是怎样一种体验?

关于这个问题

华农2019届工程学院毕业生

林江涛

有自己的故事要讲

800x449_63e896c320635.png

从华农毕业后,林江涛加入

粤水电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团队

2022年7月,他成为

珠三角工程A3标段钢管施工的总工程师

也是公司“最年轻的工程师”

作为年轻的“珠三角工程人”

他正和更多的青年建设者

投身湾区发展建设

为祖国基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5岁的“最年轻总工”: 

“从0到1”突破关键技术,完成“不可能挑战 ”  

  佛山市顺德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工地上,内衬钢管、起重机、吊车、电箱错落其间。一顶安全帽、一件反光衣,这是每一位进入工地的工程人必要装备。林江涛口袋里揣着一瓶350毫升水,开始今天的现场工作。

  穿梭于这些“大家伙”之间,他弯腰查看钢管的焊缝质量,触摸观察涂层的固化程度,并用手机拍下每一处有问题的地方,以便跟进负责人整改。

  作为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线路全长113.2公里,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总投资354亿元,总工期60个月。建成后,将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2019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林江涛加入了粤水电珠三角工程项目投标团队,参与到珠三角工程的投标工作中,随后正式担任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项目技术员。

  在整个珠三角项目中,林江涛主要从事金属结构方面的施工与技术研发工作。“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我们都遇到了很多‘不可能的挑战’。”林江涛表示,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钢管内壁的涂层防腐工艺问题。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设计年限是100年,在当前已有防腐层使用案例中,仅有环氧粉末涂层能达到设计需求。试验成功之后,这个工艺将全球首次应用于供水管道。

  确定了内防腐层的形式,管道内壁喷涂过程的控温技术又成了难题,并且这方面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的先例。这给林江涛和所在的研发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没有借鉴经验,那我们就试!”在试验段时,林江涛和所在的科研团队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对该工艺进行摸索,不断调整设备的加热、喷涂、补温等参数,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在经过上千次的试验后,他们终于将钢管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0℃范围内,而这项工艺的研发也堪称“从0到1的尝试”。

  除此之外,林江涛和研发团队还解决了钢管在狭小隧洞内高效运输安装和焊接的问题,焊接的一次合格率保证在99%以上并推广到工程全线应用,为工程后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实践中林江涛也正实现着自己的科研梦想,加劲环钢管内壁熔结环氧粉末涂层喷涂技术、隧洞内大直径钢管无轨式运输安装技术和全位置单面焊双面成型自动焊接技术三项科研成果都推广到项目上应用,真正实现了科研成果的高质量转化。

  2022年7月,25岁的林江涛成为了大家口中“最年轻的总工程师”。他明白,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不仅意味着科研工作的攻坚克难,更意味着工作需要细致和全面。”当上总工后,林江涛总是一大早就在工地上巡查,仔细地查看构件的质量和现场用电、动火、吊装等各项作业的安全,并思考如何对现有技术改进优化。

  “总工跟技术员的区别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工作内容的不同。比如作为一个质检员,到了现场,你的工作任务就是把控施工质量,对质量进行评判,作业内容宛如一个点。但是作为总工程师,到现场之后,你不能只关注安全、质量等工作的某一个点,而是要关注到整个工程,关注到方方面面。”林江涛说。

从“后进生”到“优秀学子”: 

四年大学时光,感谢很多人  

  林江涛的微信昵称是“阿童木”。从小喜欢机器人的他,高考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华农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华农是老牌名校,师资力量雄厚,校区地处广州市繁华地带,校园大、风景美,因此填报志愿时就把华农列为了目标院校。”

  但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并没有林江涛想象中那么顺利。大一大二两年,他的成绩都不理想。看到自己的成绩单,林江涛急了,“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为了能在毕业时有一份精彩的简历,他给自己定下了第一个目标:拿到奖学金。

  想要拿到奖学金,首先要保证学习成绩。大二的暑假,林江涛加入了班主任贾瑞昌老师的课题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和活动,通过实践应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锻炼个人技能,还成功申请到多项发明专利。他还先后参加了“东方红”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国农业机器人大赛等科研竞赛活动,获得多个奖项,还曾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课题研究增长了我的知识宽度,而各类比赛和活动,则拓宽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在完成毕业论文时,贾瑞昌老师还教会了我如何将一项新技术从理论一步步走向应用。”林江涛说,“我在工作后能迅速成长,和大学期间打下的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学习科研,林江涛也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活动,担任过学生干部,还作为学院代表队员参加了校运会。在大三那年,他终于获得了校二等奖学金,并当选了工程学院创新创业类“优秀学子”。回忆当初,林江涛感慨道,“虽然这个成绩并不耀眼,但回头一看,为目标而努力、让自己获得成长的痕迹尤为明显。”

  看到如今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的林江涛,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个有点“社恐”(注:“社恐”即社交恐惧症,网络上多用于对社交焦虑的自我调侃)的“宅男”。刚上大学的时候,林江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参加各种活动并不积极。他还记得,在班级破冰活动时,自己只是沉默地坐在角落,有点无所适从。但在同学、舍友的影响下,林江涛渐渐融入了集体。

  老家在揭阳农村的他,还特别感谢了学校的同乡会。“从初入校园的懵懂无措,到一步步融入华农生活,同乡会的师兄师姐们帮助了我很多。大一报到时,虽然我沉默寡言,但师兄师姐并没有因此冷落我这个‘怪怪的师弟’;而参加同乡会羽毛球队的日常训练,则是我课余时间最喜欢参加的活动。”林江涛笑道,“可能就是在这种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我的性格慢慢得到了改善。”

  回忆起在华农成长的点点滴滴,毕业快四年的林江涛仍有许多感慨:“我在学习上得到了老师的无私指导和帮助,在生活中得到了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的关心爱护,大三大四我住上了华山区的‘湖景房’宿舍,学校环境好、食堂多……大学四年,我在华农过得很好。”

  如今,成为公司“最年轻总工程师”的林江涛,有时仍然会怀念那些逝去的大学时光。“毕业几年,仍然怀念学校的大草坪、酸奶、图书馆夏天的空调,怀念在华农生活的点点滴滴。” 林江涛说,“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就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再想想自己该怎么做。感谢老师同学对我的指导帮助,也感谢一直没有放弃的自己。”

对林江涛来说,有些东西变了

而有些东西一直没变

就像他一用就是十几年的微信昵称“阿童木”

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个信念

他相信人的力量

相信自己可以做一些事影响这个世界

哪怕一点点

“好好学习,做好眼前事”

是林江涛对自己现阶段的期许

对于未来,他这样说道:

“我还是会继续在这个行业寻求发展

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