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课,好听、爱听!
来源:华农官微     发布时间:2024-03-12     点击量:101

华农马克思主义学院

(简称“华农马院”)

入选首批广东省

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华农马院

有许多优秀青年教师

有颜值更有才华

凭借精彩的授课

在学生中口口相传

他们既是优秀的思政教师

也是引领同学们思想的哥哥姐姐

今天,来认识其中5位!

何艳玲

图片

  何艳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中国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

  曾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一等奖、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华南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等。

  “今年8月有一部自媒体小短片非常火爆,叫《逃出大英博物馆》,那么(小玉壶)为什么会逃?”在“一堂好课”系列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课上,何艳玲将年轻人最为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融入课堂,通过回溯历史、深耕理论、观照现实,拉近了思政课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教学的“双向奔赴”。

  “思政课不为应付考试,而是在贯通历史与现实、融合理论与实践、链接中国与世界的交互中触动心灵。”在何艳玲看来,青年学生绝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活跃的参与者和潜在的创造者,带领学生走出书斋、开阔眼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为师的情怀与担当。

  从教以来,她的每节课都做足准备,看到学生在课堂上频频“抬头”“点头”,在课后不忘“回头”,都让她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

  “得遇良师,春风化雨,人生至幸。”“‘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老师的课就是如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课时有限,获益无穷。”……看到学生在教学系统上对自己课程的好评,何艳玲很是感动:“于默默中耕耘,于平凡中闪光,于传承中坚守,教育本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李 征

图片

  李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共党员,法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史》《科学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认同及其当代意义》等课程。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要素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时代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曾获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广东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在《学术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发表多篇文章。

  “如果让大家回到1927年,面对生死存亡的灵魂考验,我们将做出何种选择?革命的道路如何才能继续坚持下去?这个问题是萦绕在每一个共产党人心头的灵魂拷问。”在“一堂好课”系列之《中国革命新道路,“新”在哪里?》的课上,李征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

  在“吃透”理论的基础上,李征一直关注、学习着青年人的表达方式、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传授知识。吸引同学们的“男神级”课堂,并不只有高颜值,终极魅力是李征风趣幽默的“灵魂”和干货满满的讲解。

  “老师的课堂内涵十分丰富,场场爆满。”“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学习到分析历史问题的不同方法。”“老师的课上得很好,经常会有补充内容,寓教于乐。”不少同学这样评价李征的课堂。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然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愿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在李征看来,思政教育是一门终身事业,自己会一直保持平和谦逊的心态,继续努力讲好每节课,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美好与收获。

王 超

图片

  王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历史》《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曾获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大北农卓越教师奖,2021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称号,广东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同上一堂党史课”2021年度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二等奖、2019年首届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2019年度和2018年度广东省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知’为何?‘行’为何?‘知’‘行’互动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有着怎样的意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王超用简短的三句话,让同学们带着思考开启了课程学习。在生动的视频资料展示后,她顺着时间线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实践娓娓道来,不时与同学们互动交流,悦耳的声音令人如沐春风。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是王超一直秉持的育人理念。在她看来,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经师”和“人师”的双重素养,既注重“术”和“学”,能“授业”、“解惑”;更能达到“传道”的境界。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她希望自己可以教会学生“在历史中见贤思齐,在现实中择善而从”。

  “很喜欢老师的上课风格,讲课有逻辑。”“老师学识渊博,讲课清晰,让我听得非常投入,非常喜欢上老师的课!”“老师教学方式好,教学态度好,我们能从课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学生的肯定,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馈。王超说,希望自己能够把课讲得更好,通过课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林 晓 希

图片

  林晓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哲学史》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曾获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华南农业大学“十佳教师”等。

  “我们要有明亮的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明白到底什么才是真的,什么其实是假的。怎样才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学哲学,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考和实践。”一段简短有力的开场白后,林晓希开启了这节以“哲学是什么”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通过剖析先贤哲思的深刻内涵,生动诠释了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是林晓希的信念。在工作中,她对自己提出三个要求并努力践行:对所学所教有敬畏之心,严谨治学,认真从教;对美好生活有感恩之心,热爱岗位,接续奋斗;对青年学生有仁爱之心,尊重理解,关心包容。

  “老师的课讲得很好,也能感受到老师是个积极向上的人。把工作做好并且过好自己的生活,我觉得是弥足珍贵的事情!希望在以后的人生中,自己也可以像老师一样过热气腾腾的日子!”有同学在上完林晓希的课后这样感慨。林晓希则表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始终不忘入职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与学生携手共同成长,奉献祖国,回馈社会。”

伍  鹏

图片

  伍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共党员,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国防教育理论,主讲《国家安全教育与军事理论》课程,曾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生物安全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它与每个人的生存发展都密切相关。”一身帅气军装,一副斯文眼镜,伍鹏面对镜头,通过图文并茂、设计精美的课件,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挑战,“我们要克服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必须站在未来、通晓过去、谋划现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迎接未知挑战时,拥有底气和力量。”

  课堂上,伍鹏一直以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同学们讲授国防知识,引导大家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了增强课堂仪式感,营造庄重严肃的课堂氛围,他经常穿着军装出现在讲台上,颇受同学好评。

  除了打造“高颜值课堂”,伍鹏还注重通过丰富的案例讲解知识点。“伍老师讲课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娓娓道来。”“老师的课堂紧跟时事,普及了许多国家安全知识,举出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少同学课后都表示,通过伍鹏的授课,对国家安全有了更深刻的意识。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伍鹏表示,国家安全是定国安邦的基石,自己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带来更多高质量课堂。

打造“三个一流”

高质量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华农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打造“教学名师型”人才队伍为抓手,提升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在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中,华农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突出华农特色,突出‘农’字、面向基层,走科研特色发展之路。

  校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学校将切实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以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契机,突出重点,抓牢关键,强化特色,努力打造“三个一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打造成一流学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把思政课打造成一流课程;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协同合力来推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一流阵地。

未来

华农马克思主义学院

将瞄准更高水平、

更高质量的建设方向

强化“农”字特色

把学院打造成为学习、研究和传播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学术高地和思想智库

努力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学院

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