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咩啊?领头羊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1     点击量:10

在智慧化的放牧电子围栏内

佩戴耳标的黑山羊悠然踱步

这里是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

基地的“领头羊”正是

华南农业大学2021届

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帅彬

他将荒地改造成现代化牧场

将黑山羊带出大山

王帅彬

  群山环抱间,冬日的晨雾轻笼着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省洞村。山坡上,成群的黑山羊悠然自得,或嬉戏打滚,或低头觅食。“咩咩”的叫声回荡山间,为宁静的山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这里是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下称“基地”)。作为基地的“领头羊”,广东领头羊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帅彬将荒地改造成现代化牧场,建成3座标准化羊圈,实现黑山羊存栏量1200多头,联合养殖户实现年出栏量超2000头,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

  王帅彬团队还自主研发了黑山羊生长性能数字化测定设备和养殖场智慧化管理系统,盘活当地闲置山地资源,颠覆传统散养的粗放模式,开创连山黑山羊生态养殖现代化、标准化新路径。

让黑山羊走“走出大山”


  每天一早,王帅彬便坐在书桌前,开始核对养殖数据、策划短视频脚本、分析电商销售情况……

  农业领域创业一直是王帅彬的愿望。2014年,他在新疆读本科时,没有选择新疆本地更热门的畜牧专业,而是选择了农学专业。毕业之后,为了寻找更适合创业的土壤,他考入了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深造,读硕士研究生。

  2019年,还在读研的王帅彬参加了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农业青年精英创业培训班。这次培训让他认识到许多涉农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缺乏电商销售渠道,优质农产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农户种养困难的场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也点燃了他创业的决心——王帅彬敏锐意识到“农业+新媒体”可能是突破点,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打破传统农业销售的桎梏,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王帅彬深知,乡村振兴要从产业链升级入手,用技术、渠道、品牌、人才赋能。



趣乡村初始校园团队(右三为王帅彬)

  2020年1月,他带领5名同学注册成立广州趣乡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踏上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乡村创业征程。通过打造连山大米等区域品牌,搭建“云上连山”媒体平台,协助连山当地农业产业提升品质、打开销路。

  但很快,王帅彬发现单纯的“卖货”治标不治本。许多农户、企业因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区域品牌缺失,导致优质农产品难以溢价;传统供应链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企;更关键的是,乡村青年人才外流,产业发展后继乏力。农业产业的症结不在销售端,而在产业链上游的“薄弱根基”。

  王帅彬团队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不能只做“搬运工”,而要做“建设者”。在深入调研中,王帅彬发现连山黑山羊养殖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决定带领团队要从“卖产品”到“兴产业”进行转变。

  连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肉香味美的优质黑山羊,但由于交通不便、品牌薄弱和产业链条不完善,这一特色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于是,2022年,王帅彬将创业重点从销售延伸至生产,通过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校友投资成立广东领头羊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二次创业转变,专注黑山羊养殖。

用科学养殖“征服”养殖户

  基地建设初期,王帅彬和团队接连遇到资金短缺、技术难题、人才匮乏和乡村劳动力老龄化等重重挑战。王帅彬白天跑项目,晚上往返广州与清远,几乎没有休息。直到现在,他的车后备箱里总是备着几套换洗衣服,以便随时出发。“黑山羊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前期的资金压力让我们走得很艰难。”王帅彬回忆,为缓解资金压力,他四处奔走,争取政策支持和多方融资,逐步缓解了困境。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乡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适应现代化养殖方式的工人难觅,拖慢了项目进展。当地养殖户对王帅彬这个年轻人也心存疑虑,更倾向于沿用传统散养模式。

  当地黑山羊养殖产业发生的一场疫情,改变了这一局面。当时,由于缺乏防疫手段,不少养殖户的羊群大量死亡。而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现代草牧业(羊)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支持下,由柳广斌博士牵头组建的防疫饲养研究团队及早发现疫情并给出了科学管理方案,确保了王帅彬的黑山羊基地安然无恙。这次疫情,让当地的养殖户意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并开始与王帅彬合作。

  为帮助养殖户减少损失,王帅彬无偿提供防疫配方,派出团队挨家挨户讲解科学养殖,从技术到管理手把手培训。为降低养殖成本、补足技术短板,王帅彬与养殖户建立合作模式,共同分担成本,引入“半舍饲、半放牧”模式,既保证羊的运动量,又通过饲料补充营养,不仅提升生长效率,还改善了肉的品质。

  目前,在基地,黑山羊存栏量超1200头,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王帅彬团队与10余户养殖户合作,为他们提供种羊、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每年带动上千人次增收,也为村集体带来土地租金收入。

“黑科技”与“绿色循环”结合养羊

  正午,明媚的阳光洒在连山青翠的山坡上,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清香。在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羊圈的大门缓缓打开,一群毛发乌亮、体格健壮的黑山羊争先恐后地跃出圈舍。它们四蹄翻飞,撒着欢跑向山坡,时而驻足啃食青草,时而抬起头张望四周。

引人注意的是,每只羊的耳朵上,都佩戴着一枚小巧的电子耳标,在阳光下微微闪光。

  王帅彬介绍,这些耳标相当于羊的“身份证”,记录着血缘关系、生长轨迹等大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智能系统,通过AI视觉识别系统自动采集生长数据,配合抗病品种培育,使黑山羊出栏周期缩短30%,疫病发生率下降60%,建立起“全自动生长测定+环境智能监控+精细饲养管理”三大智慧养殖体系。“有了智慧化系统,一个人可以管理上千只羊,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率。同时,科学的管理还能优化羊肉品质,降低养殖成本。”

  基地的黑山羊智慧养殖不仅有“黑科技”,还有“绿色循环”。目前,基地核心区占地110亩,配套林地1000多亩,并种植水稻和玉米作为饲料来源。“种养结合”不仅有效控制饲养成本,还提高了土地肥力,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闭环。同时,羊粪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发酵制成优质有机肥,销往茶园和蔬菜种植园。

  2024年,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等共同发起的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也为他搭建了资源对接平台。在学习班上,在东莞经营荔枝种植园的学员李嘉威,主动提出与王帅彬合作,用黑山羊进行荔枝园的林下除草。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同时为羊提供了优质饲料,提高养殖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王帅彬的黑山羊养殖项目还闯进了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决赛,获得了20万元资金支持。“20万元,我可以发挥出200万元的价值。”王帅彬计划,将这笔资金用在关键环节,购买设备、优化销售渠道,撬动更多资源。

政校企联动助力养黑山羊

  养黑山羊的成功不止是一个团队的努力。基地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共同建设了“广东连山山羊科技小院”,引入黑山羊数字化测定系统。该系统结合环境智能监控技术,实时采集每只羊的体重、腹围和长势等数据,为品种选育和科学管理提供精准依据。基地负责人尚帅介绍,通过全自动生长测定系统、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精细饲养管理系统,基地大幅降低了传统模式中人力成本、防疫风险和数据误差,使养殖更加高效和标准化。“学校为我们创业团队提供了‘娘家人’的有力支持,在资源对接、人才支持、技术支撑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州市人社局等政府部门也为团队提供了大力扶持。20万元大赛项目奖金、入驻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全方位的专家资源跟踪服务,在政策项目申报、渠道资源对接、项目融资等方面给予了实质性帮助。政府和学校协同合作,政府协调用地、项目资金、民事等问题,学校提供资源对接、人才支持、技术支撑,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王帅彬的创业实践,构建了“电商孵化-科技养殖-品牌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了“高校+企业+农户”的协同创新模式,带动15户农户发展标准化养殖,年用工超千人次,户均增收3万元。这种“高校科技赋能+政府政策扶持+企业市场运作”的创新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如今,基地联合养殖户,黑山羊年出栏量已突破2000头,未来基地扩建后可达到6000至8000头的规模。

  “当前,基地正在申请供港澳资质。一旦获批,可进一步提升连山黑山羊产业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对未来,王帅彬充满期待。

在接受采访时

王帅彬鼓励青年们

“坚定信心,抱团发展

做长期主义者和‘六边形’创业者”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

华农的学子们

以创新为笔

以实干为墨

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