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人纵平凡犹坚守
总有一些事虽微末亦生辉
四年前
25岁的华农2018届会计学本科生古翠焕
放弃高薪工作
回到自己的家乡中山板芙镇里溪村
成为了村里最年轻的
“双本”(本科学历、本村户籍)干部
她说:“最初并没有想过
要回到农村、回到家乡工作,
是未曾了解过的那些红色村史
激起了我的斗志,
唤起了内心对农村的深厚感情。
这一次,我希望我成为服务家乡发展的青年。
中山板芙镇里溪村是革命老区,也是广东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行者。如何通过农文旅+红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里溪村经济发展?古翠焕回到家乡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宣传、挖掘里溪村的红色村史。为了对里溪红色革命史料进行抢救挖掘,古翠焕主动向市属高校及人文社科部门申请帮忙,目前已形成史料超40篇。其中,参与拍摄的党员教育片《传承里溪改革精神 擘画里溪发展未来》获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评为“广东省百部党员教育优秀电视片”。
深耕乡史,发展农文旅
在家乡任职与在家乡生活不同,古翠焕面临着三重挑战。她回忆道:“一是身份隔阂,作为“空降”的年轻干部,村民对我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二是经验空白,缺乏基层工作方法,不知如何切入;三是管理差异,农村管理的扁平化和之前企业管理有很大差异,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才是对村最好的。”
尽管工作有着种种困难,古翠焕仍旧坚信年轻人一定能为乡村、为家乡带来新的变化:“我开始追寻理想中农村的‘新’,我想要一个有乡愁、有活力、有希望的农村。”带着这样的期望,古翠焕深度挖掘里溪红色文化,将里溪村联产到劳比安徽凤阳还要早两年的故事生动讲述,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民俗文化节、乡村春晚、公益培训班等惠及群众的活动,不仅重构了她对于家乡的憧憬,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里溪村老一辈大胆改变命运的勇气。
然而,当前来参观的游客问起里溪村的现状时,古翠焕有些不好意思,她深知,如今村里的产业发展面临瓶颈:“我们村的经济基础很薄弱,正好我们里溪村有红色文化,所以就想走农文旅加红色这条路线。我着急想尽快可以在经济方面有点贡献,因为对村民来讲这是最关键的。”
发展农文旅并不容易,但古翠焕认为“先完成再完美”方得自救,于是她主导举办了里溪文旅发布会,这是里溪村第一次集中对外展示文旅资源,古翠焕把发布会视作突破经济困局的一次关键尝试。为了寻求更多有效支持,古翠焕积极奔走,拜访多个镇政府部门,还探访多座“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物色有发展潜力的文旅商业资源,渴望将它们引入……
最终,里溪文旅发布会的成功举办让她看到了希望:“看到参与发布会的听众举起手机拍照记录时心里是很开心的,我相信这对于我们的长期发展一定是有好处的。”
扎根基层,发挥青年力量
作为村子里最年轻的“双本”干部,古翠焕为里溪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她之后,年轻的面孔逐渐出现,如今,这些“90后”,已是农村工作的多面手,为家乡发展注入着新的活力。作为中山市十大领域青年代表之一,古翠焕分享实践经历,激励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年轻人会带来农村的新活力,我希望的是不仅有爱,还能有所贡献。”古翠焕坚定地说道。
古翠焕与青年干部进行工作研讨
因为始终坚信年轻人能够发挥作用,2023年,古翠焕带领里溪青年发展协会多次开展大型青年活动,成功发动多名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初步培育出里溪青创品牌,有效助力“百千万人才”下乡,推进“百千万工程”。
古翠焕参与组建培训的青年党员红色宣讲团,累计为到里溪党员教育基地参观的逾1000个参观团队、近50000名党员群众献上精彩红色宣讲。近年,里溪党员教育基地先后荣获中山市首批党员教育基地、中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山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等殊荣。不同场合的上千次宣传讲述,让里溪村曾经的光辉声名远播。
为深入基层工作,古翠焕坚持“理论输入+实践输出”工作法,在村内创新开展篝火晚会讲思想、村史馆内讲红色故事等理论学习方式,积极参与中山市镇街巡讲活动,被评为“广东省百名优秀党史宣讲员”。2021年,古翠焕被选为中山市人大代表,成为中山市最年轻的人大代表之一。
古翠焕记得,村子附近有座金钟山,只要爬上去,便能眺望里溪全貌。通向顶峰的山路路难免崎岖,勇敢的攀登者却始终知道,登顶之路一直就在脚下。当被问到再来一次,是否还会选择基层就业时,古翠焕站在山顶眺望里溪村,笑着说:“再选择一次还是会这样子,是自己的家乡,会更勇敢一点,可能到了现在(回村)第4年的话,贡献也会更大一点。”
回顾自己从本科到基层就业的成长历程,古翠焕最大的收获是要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无论是本科期间,积极参与华农校内的丰富的社团组织、志愿活动,还是响应组织号召,回到基层就业,古翠焕回校分享经验时提到:“找到自己真正的收获不在于专业是否‘热门’,而在于能否在实践与奉献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人生不止一种选择
农村也能大有可为
以古翠焕为代表的华农学子们
再一次证明实干创新精神的坚韧力量
能够破除重重阻碍
为祖国乡村振兴事业建砖加瓦